作者 孫德春

一段傷痕累累的閱歷

國傢和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的安寧,都離不開一個安全的環境。讓我們整個社會都豪美科技X戰警GPS車隊管理系統|車隊管理app|車隊管理系統app|車隊監控app|車隊監控系統app行動起來,全面提升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能力,為國傢昌盛,社會繁榮,人民幸福提供一道保障。

轉眼間,汶川地震已經十周年,汶川地震災區重建得到全國人民支持,地震災區有瞭嶄新的發展。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那場災難,十年來黨和政府出臺瞭一系列防震減災政策措施,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新唐山建設40周年時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總結經驗,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註重災後救助向註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全面提升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作為地震工作者,我們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 兩個堅持三個轉變 的指示精神,貫徹黨的十九大 以人民為中心 的發展理念,紮實做好防震減災各項基礎性工作,為減輕地震災害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地震當天下午一直到晚上10點多,值班室內電話幾乎沒放下,群眾詢問在不同工作場所、學校、傢庭如何避震,詢問震後應急需準備什麼東西,甚至反映看到的雲彩是不是地震雲。可以理解,在震後應急狀態下,群眾對地震的安全知識需求比任何時候都迫切。面對大震巨災,各新聞媒體也迅速行動,紛紛約稿,希望介紹地震知識,如何抗震設防等等,此時此刻,我感到瞭地震工作者沉甸甸的責任,對所有的新聞媒體約稿一律來者不拒,從不同的角度介紹宣傳防震減災知識,有時晚上準備完材料,已是凌晨兩三點鐘,這樣的狀況持續瞭近一周,從那時起,我真正體會到瞭地震工作的意義所在。

無論從經濟效益角度,還是從社會效益角度來看,加大對提升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能力的投入都是非常值得的。經濟方面,短期投入會有所增加,但得到的是整個社會災害防禦能力的提升,一旦災害來臨,就會大幅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節約下來的資金要比前期投入的多得多。社會方面,整個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提升後,人民就能安居樂業,整個社會就會朝著繁榮富強的方向發展。

五月的紀念,追憶

去年,我們做過一個關於傢庭配備簡易應急物品的社會問卷調研,所列的物品有:手電、收音機、瓶裝飲用水、應急食品、醫藥急救包、滅火器、多用工具刀、雨衣等。調研結果很耐人尋味,幾乎所有調研對象都認為傢庭配備應急物品很有必要,但不足五分之一的傢庭配備瞭部分應急物品,並且願意自購配齊應急物品的也不足一半。這差不多就是當前我市居民對提高災害防禦能力、減輕災害風險態度的一個縮影。主要原因是我市近幾百年來沒有發生過破壞性的地震,大傢感覺震害離我們很遠,花錢配置這些應急物品有些冤枉,甚至有些工程建設單位也不願意在工程建設中采取效果很好的減隔震技術。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沒有很好領會習主席提出的那 兩個堅持,三個轉變 思想。

---紀念汶川地震10周年

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10年,這次大地震除瞭給我們帶來災難以外,也使國傢和社會更深刻的認識瞭自然災害,重新思考我們應對自然災害的態度和辦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後,黨和國傢在處置自然災害的指導思想上逐漸發生瞭轉變,由原來非常註重災後救援,逐步向提高社會整體防禦能力轉變。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唐山調研時指出,對待自然災害,要不斷總結經驗,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註重災後救助向註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全面提升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是龍的傳人將骨骼傳承

五月的紀念,是一首詩

曾把天空戳痛,雨淚紛揚

淄博市地震局 孫艦

十年前一個午後的震動

秀美宜居新汶川

山川難識舊模樣,

十年間的同舟共濟

淄博地震工作者紀念“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gps車隊管理

噩夢醒來十年整,

淄博市地震局副局長 羅玉芹

一個地震工作者的心路歷程

中國山東網淄博5月11日訊(記者 徐子喻)10年前的5月12日,一場地震成為瞭國人無法被忘記的時間。每到這個時候,是無數中國人回憶中最疼痛的刺點。時間會慢慢愈合災難的創傷,但災難本身永遠銘刻在我們記憶之中無法抹去,更不能忘卻。在今年512來臨之際,淄博市地震工作者用手中的筆,通過抒情詩歌或記敘傳達溫暖和愛。

文/孫德春 馬玉濤

街道邊的薔薇花開,空氣中飄搖著

喜看今日新府國,

秀美宜居人康寧!

五月的紀念

黨指方向抓重建,

又到五月,雙手合十祈禱

可心卻還在顫抖

萬傢不全幸者痛!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下午兩點半左右,淄博遙測地震臺網值班室警報突響,電話鈴聲大作,我的手機也同時接到瞭朋友打來的電話, 哪裡發生地震瞭? ,局裡所有人員即刻集聚值班室,查看震相記錄,解答群眾電話咨詢。我仔細查看瞭記錄波形,心中略微松瞭一口氣:不是當地地震,地震震級大但距離遠 幾分鐘後得知,地震發生在汶川7.6級(後修訂為8.0級),我立時震驚,印象中1976年的唐山地震7.8級,百年工業城市瞬間夷為一片廢墟,24萬人死亡,16萬人受傷。想到此,便基本明白瞭這次地震可能造成的破壞。這是唐山地震後又一次大震災,是我從事地震工作以來遇到的最大一次地震,這次地震讓我刻骨銘心,也從此改變瞭我對地震工作這份職業的認識。

震魔慘憶常驚夢,

近幾百年沒有發生破壞性地震,並不代表將來我們就是安全的,因為幾百年代表不瞭我市這片地區的地殼活動規律,我市的地質條件是具備5級以上地震的孕震能力的。《孫子兵法》有雲: 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 ,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地震不會來,有 隔墻拋磚 的僥幸心理,而是要積極準備,全面提升整個社會抵禦災害的能力,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抗震設防要求,把建築物建牢固,我市現在是按照至少七度設防,抵禦五級地震是沒有問題的。另一方面,群眾要加強自救互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傢庭配備必要的應急裝備和物資。做足瞭準備,才能在大災來臨之時從容應對。

遮住瞭陽光,淹沒瞭風聲

送貨路線規劃場災難,吞噬瞭整個初夏

一座小城開始淚流滿面

悲傷的風,湧動暗紅色的心雨

愛我傢園眾志城,

白色的花瓣和憂傷的氣息

那個五月,痛後迎來新生

以人民為中心 的金嗓子來瞭

綠衣服來瞭,紅袖章來瞭

太陽灑播愛的永恒光輝

眾志成城,留下一路堅強的足跡

增強防災意識 提高安全系數

一場砥礪前行的堅強不息

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際,我到地震現場進行瞭實地考查,看到的到處是殘垣斷壁,路面上地震中滾出的巨石約有一間房屋大小,看到這塊石頭,就徹底明白瞭為什麼地震時房子會倒、會塌,地震能把大山震裂,滾出這樣大的巨石,房子又算得瞭什麼,如果是坐落在斷裂帶上,無疑是粉碎性破環,即使是斷裂帶的兩側,地震劈山的力量肯定會對樓房造成巨大的破環。北川地震災區也有一些幸存的建築物,如北川縣公安局的一幢新建辦公樓,幾乎沒有損壞,個人分析可能一是離地震帶遠,二是新建樓房考慮瞭抗震設防等原因。在都江堰的考察中也看到瞭一些明顯的對比,馬路一側是倒塌的廠房和客廳、房間已全部毀壞僅存骨架的住宅樓,而馬路另一側六層高的宿舍樓,僅在第二層區域形成X型裂紋,其餘基本完好,這也是新舊建築抗震能力不同的結果。在北川和都江堰的考察中,我也特別留意瞭房屋破壞情況和我們原來教科書上講的應急避震知識的結合,應急避震要求往廚房、衛生間等小隔間避震,在北川的很多樓房得到瞭驗證,很多樓房客廳、大房間坍塌瞭,而小開間從底層到樓頂依然直立不倒,也看到瞭部分一樓大開間、立柱少的商住樓基本都遭到破壞的情況,這些對我們已有的知識既是檢驗也是鞏固,是現實的教材。

十年後的涅槃重生

汶川地震後十幾天內,上班時間除完成日常工作,就是搜集關註災區餘震發展和救援情況,下班後除瞭吃飯,其餘時間全身心投入搜集災區救援、新聞發佈和救援中的感人事跡的瞭解,像最牛校長、劉漢小學、敬禮娃娃、震後十幾天被救出仍然存活等的人和事,都印刻到自己的腦海裡,成為此後防震減災工作和科普講座的重要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lk931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